阅读历史 |

第355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你我夫妻,本是一荣俱荣,说这些就见外了!也得亏相公你,是从女尊凤朝转世来这男权朝代的。前朝两千多年和现在,或许是今后几百上千年,九成九的男人都容不下比自己厉害的媳妇儿。遇到你,也是我的福气!”

左文康的笑容越发灿烂,别人或许会惧怕他家这个杀敌狠辣的媳妇儿。

他却不然。

妻主越强大,他就越有安全感。

奈何这个朝代的阴阳颠倒,讲究个男主外女主内。

他只能拼命挣点傍身的筹码,生怕不努力哪天就被媳妇儿给踹下了关西第一软饭男的宝座。

一般男人理解不了他们夫妻间的相处之道。

私底下,他媳妇儿其实是个好脾气的主。

两人把话说开后从未红过脸,更别提吵吵嚷嚷,摔摔打打。

当然,得了天下至宝的他,更不会满世界嚷嚷,宣扬自己媳妇儿的好性情

正月之后,土地尚未开化。

但关西已经提前进入了忙碌状。

新一轮的移民大潮,它来了!

去年秋收结束后,具体的移民引进计划就开始在各卫所实施。

关军们从一些日子过得比较富足的移民村,精选出来了一千多个代表,还给这些人置办了回乡的行头。

行头包括:车马、衣裳,还有很多关西特产。

可以想象,这些老移民衣锦还乡后,会给老家人带去怎样的视觉冲击。

现在全国是个啥情况呢?

在乾武帝去年的血腥镇压下,终于将均田令颁布了下去。

十六岁以上男子每人授口分田六亩,女子四亩。

口分田用于种植谷物,属于朝廷所有,百姓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,不允许买卖,百姓年老或身死后需归还朝廷。

这才算是稳住了逃难归家的百姓们,把这些人拴在了土地上。

即使朝廷还给这些口分田免了两年的田税,农人的日子依旧很穷。

生病了,没钱买药。

儿女婚嫁,没钱置办聘礼和嫁妆。

甚至连出门都没一件体面的衣裳。

就听这位从甘露川望乡村回来的老移民,去了自己外祖家大肆宣扬:

“老话说,一文钱都要难倒英雄汉,没啥都不能手里没钱!又说,树挪死,人挪活。

外叔祖啊,你们村儿这百八十口人,守着这三四百亩地,一年下来能攒几个钱?

同样是口分田,我们甘露川每户仅有二十亩。就这二十亩,一季就能收一百一十八石粮。

此外,我们望乡村每户还有二十亩桑地。种桑养蚕,一年卖蚕茧也能挣一百五十多两银”

望乡村老移民的话,令他外祖村的庄稼汉们瞠目结舌。

“你们西北的土地这么肥沃的么?平均下来,一亩地能收差不多六石粮?我们村儿最上等的肥田麦子亩产才三石。”

望乡村老移民掏出一个小麻布袋,给大家展示里面的麦子:

“不是我们西北的土地肥,而是我们西北的种子高产,你们看看今年的新麦,是不是颗粒大且饱满?这个品种还特别的耐旱!春秋两季都能种!”

庄稼人哪有不稀罕高产种子的。

上了年纪的叔外祖还责怪这个堂外孙:

“这么好的种子怎就不知多带些回来?要是在老家也能种出亩产六石的麦子,不也能靠种地挣到钱么?”

他家堂外孙连连求饶:

“叔外祖,我们关西的麦种是按照每户的口分地数量,由卫所配发的。有人试过自家留种次年播种,产量就是不如卫所发的高!

还有那年轻的问:

“表哥,农耕都是有时令的,桑树也得种几年才得用。咱们要是去了关西,在庄稼丰收之前照样没钱花。现在在老家,我们得闲了就去县城码头扛大包,一天也能挣个十来文。”

他家表兄哪里看得上扛上一天大包,才挣十来文?

“表弟你这二十出头的身板,若是舍得下力气,表哥敢给你做保,一个月管吃住,最少也能挣一两银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