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42章(1 / 3)

加入书签

今时不同于往日,华瑶在秦州屡战屡胜、屡胜屡战,芝江流域的城池全部归她所有,各个地方都被她治理得井然有序,凉州、岱州、秦州、虞州的百姓都对她感恩戴德,方谨怎么可能不忌惮她?方谨已经对她起了杀心。

杜兰泽行了一个磕头礼,庄重地说:“微臣对天立誓,此生一定尽心辅佐您,若有丝毫违背,微臣甘愿领受一切刑罚。”

四周又归于寂静了,杜兰泽仍然保持着跪拜叩首的姿态。轻薄的帐幔从她头顶拂过,飘荡在屏风的侧边,幽兰的香气由远及近,挥之不去。

方谨轻吸一口气,像是闲聊一般淡然地说:“前两天我收到了华瑶的密信。华瑶在信中写明,她从沧州调取了四万五千石粟米。今早我又收到消息,沧州的粮仓少了四百万石粮食……”

顾川柏不假思索道:“华瑶肯定贪污了至少一百万石粮食。”

方谨的左手直接掐住了他的脖颈。

他未经准许、擅自插话,方谨无法容忍他的僭越。

他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下。他的喉结就在她的掌心滚动,像是一颗饱满的珠子。她并未用劲,指尖摸索着他颈侧的脉搏,轻缓地揉弄了片刻。

顾川柏唇齿紧闭,隐约溢出一丝喘息。

他双手握拳,念出两个压抑的字眼:“殿下……”

方谨对他做了个无声的口型:“闭嘴。”

顾川柏微微低下头,方谨又说:“无论华瑶有没有撒谎,她的翅膀已经长成了。她动用了秦州水师,擅自从沧州调粮,连通了凉州的河道,存心要攻占岱州。”

方谨收手回袖。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。她还记得年幼的华瑶跟在她的背后,不停地喊她“姐姐,姐姐”。

华瑶经常对她说:

“姐姐,姐姐,我只有你一个姐姐。”

华瑶还会偷偷跑到她的寝宫里,送给她新摘的桃花、荷花、桂花、梅花……春夏秋冬,经年四季,华瑶总是非常依赖她,好像永远也长不大似的。

往事如同滚滚烟尘,在她眼前扬起又飘落,最终汇成一条湍急的河流,冲走了她心底那一点惋惜的情绪。

她一句一顿道:“正如驸马所言,若不把华瑶斩草除根,后患无穷。”

电光石火之间,杜兰泽转变了立场。她直说道:“驸马刚才也提到了,秦州百姓对华瑶感恩戴德,秦州士兵都愿意投奔华瑶……”

说到这里,杜兰泽略带迟疑地停顿了。她似乎正在考虑打压华瑶。她向来以“才思敏捷”而闻名,顾川柏等了她一会儿,她竟然还没贡献一条计策。

顾川柏指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:“华瑶在秦州、凉州、沧州的声望极高。殿下可以在秦州、凉州、沧州散播消息,或者在邸报上刊登一则檄文,把华瑶的罪行昭告天下。华瑶好大喜功,勾结叛军,盗取了沧州的四百万石粮食,使得沧州、秦州民不聊生。您还可以挑拨沧州与凉州的关系,借机获取沧州的兵权。”

顾川柏这一招毒计,并未得到方谨的首肯。

方谨站了起来,往前走了两步:“羌人羯人甘域人都在屯兵备战,你若是动摇了沧州、凉州的边防,不止太后饶不了你,天下臣民也饶不了你。”

“请您恕罪,”顾川柏认罪道,“我一时口快,说错了话。”

方谨披着一件黑貂大氅,径自从顾川柏的身侧走过。

她站到杜兰泽的面前,杜兰泽又禀报道:“今夜子时,东无的杀手突袭孟府,险些杀害孟竹舟。微臣派人接应了孟竹舟,并且为她安排了住处。”

直到此时,杜兰泽才闻到了方谨身上传来的酒气。今夜,方谨饮酒了吗?杜兰泽的脑海里飞快闪过千百般思绪。

自从杜兰泽进入殿内,方谨和顾川柏一直在讨论华瑶。

其实方谨最大的敌人还是东无。与东无相比,华瑶微不足道。东无的财力、兵力、心力、体力都远远胜过华瑶。最重要的是,华瑶心怀仁义,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,而东无仿佛恶鬼在世。他暴虐成性,残害了无数官民。

东无在南方各省的根基十分深厚。

大梁朝的名门世家也多半分布于南方省份。

大梁朝建国之初,全国各地都兴起了“学武习武”的风尚。名门世家为了自保,必须供养武功高手。各地的权力逐渐分散,名门世家更容易掌权。

谢云潇的祖籍是永州谢氏,杜兰泽的祖籍是琅琊王氏,顾川柏的祖籍是绍州顾氏,“谢、王、顾”也被称为开国初年的三大世家。

开国女帝驾崩之后,新帝登基,不成气候,世家短暂地掌权二十年。吏部选官升官的名单上,绝大多数都是各大世家的门生,朝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,因而抬高了世家的门阀。

那段时间,科举的题目极其艰深晦涩,涉及了玄妙的算术、繁杂的文辞,除了自幼接受名师教导的世家小姐或公子,寒门出身的读书人极难考中进士。

后来,兴平帝登基,改革了官制、法制和科举制,大大地削弱了世家的权力,“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